欢迎光临~四川硕龙林业科技有限公司|硕龙林业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电话:028 8318 6678
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国家林草局召开:松材线虫病松树的“致命杀手”专题会!

新闻资讯

国家林草局召开:松材线虫病松树的“致命杀手”专题会!

年初国家林草局召开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分析2025年发生趋势,研究科技成果应用与防控监管平台建设,部署当年防控工作。

国家林草局部署2025年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自2020年起,国家林草局实施《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在局党组重视和各地努力下,提前达成“十四五”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揭榜挂帅”项目在多方面成果显著,作用重大。

四年攻坚后,疫情出现明显拐点,全国县级疫区、乡级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四下降”,虽然疫情严重危害和扩散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但基数仍大,局部反弹风险高,监测和监管存在漏洞。

2025年将坚持问题与目标导向强化防控:

  • 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利用林长制,加强联防联控与部门协同;

  • 实施“一省一策、一地一策”,精准防治、定点拔除;

  • 统筹预防区和治理区防控,守住重点区域底线;

  • 开展相关行动,加大监测,优化松林改培,加强科技成果应用。

“那什么又是松线虫病呢?”

森林生态系统中,松材线虫病堪称最为致命的威胁之一,它就像一个隐匿的“猎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松林,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松材线虫

自1982年我国首次在南京中山陵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这种病害就如同脱缰的野马,迅速在国内多个地区蔓延。

截至目前已经扩散至18个省(区、市)、672个县级行政区 ,累计造成超过6亿株松树死亡,给我国的森林资源带来了沉重打击。

肆虐范围之广,从东部沿海到内陆地区,从南方丘陵到北方山地,许多原本郁郁葱葱松林在松材线虫病的侵害下变得满目疮痍。

黄山、泰山等著名景区周边,都出现了松材线虫病踪迹,这些景区松林不仅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更是宝贵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病害侵袭后果不堪设想。

松材线虫病之所以危害巨大,与其自身特性密不可分,它具有极高传播速度和致死率,松树一旦感染,最快40多天就会枯死 ,整片松林在3-5年内就可能彻底毁灭。

而且松材线虫适应能力极强,几乎可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生存繁衍,所有松树种类都有可能成为它的寄主。

同时松材线虫病发病部位十分隐蔽,初期很难被察觉,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这无疑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01 认识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的真面目

松材线虫(学名: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隶属滑刃科伞滑刃属,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生物 ,虫体细长,成虫体长约1毫米左右 ,肉眼几乎难以察觉,其唇区高且缢缩显著,口针细长,这一结构是它刺入松树细胞获取营养的关键“武器”。

松材线虫

雌虫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73%处,上覆宽的阴门盖,尾亚圆锥形,少数具有微小的尾尖突;雄虫交合刺大,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尾似鸟爪,交合伞在尾端呈铲状 。

松材线虫的生活习性独特,它主要栖息于松树体内树脂道里,以真菌菌丝和松树的细胞(愈伤组织细胞)为食。

可食用的真菌种类繁多,包括灰葡萄孢、盘多毛孢、原根球壳菌等,在取食过程中,它会依据寄主植物释放的化学因子来寻觅食物,与食物之间存在分子识别反应。

起初松材线虫在病树中以松树细胞为食,并迅速繁殖,待病树死亡后,便转而以树内真菌等为食;还会通过口针分泌果胶酸裂解酶到寄主松树组织内部,促使果胶类物质分解以便于自己取食。

松材线虫病发病机制

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是一个逐步破坏松树生理机能的过程且分为四个阶段;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在健康松树嫩枝上啃食补充营养时,线虫幼虫便会从伤口侵入松树体内。

一旦进入,线虫就开始大量繁殖,在松树的树脂道中不断迁移扩散,线虫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遭到破坏和死亡,进而阻碍松树的水分运输,致使松树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直至停止。

松材线虫传播路径

发病初期,松树外观看似正常,但树脂分泌已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仔细观察嫩枝,往往能发现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这是松材线虫病的隐匿期,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阶段。

随着病情发展,松树针叶开始变色,从翠绿逐渐转为黄绿,树脂分泌完全停止,此时除了天牛补充营养的痕迹外,还能发现天牛产卵刻槽以及其它蛀干性害虫侵害或产卵的痕迹;

到了第三阶段,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松树明显萎蔫,树体上可见到天牛及其它蛀干性害虫的蛀屑,此时松树的生命体征已经极度衰弱;

最终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但针叶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通常会有许多弱寄生或腐生性害虫栖居,标志着松树已被松材线虫病彻底摧毁。


02 传播途径与扩散规律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 。

在自然传播方面,松墨天牛堪称松材线虫的“头号帮凶”;松墨天牛从感染松材线虫病的病死木中羽化时,线虫就会附着在天牛身上。

松材线虫传播路径-自然传播

当这些天牛飞到健康松树上啃食嫩梢补充营养时,线虫便借机通过啃食伤口进入健康松树,从而完成传播;在纯松林中松墨天牛一代每年的自然扩散距离大约为100米,除了松墨天牛,其他一些昆虫也可能携带松材线虫,但传播能力相对较弱。

人为传播则是松材线虫病远距离、跳跃式传播的主要原因 。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会有意无意地将带有松材线虫的松木及其制品,如电缆盘、摩托车托盘、家具、设备包装材料等,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工具进行异地调运。

松材线虫传播路径-人为传播

这些染疫物品一旦进入新的地区,松材线虫就有可能随之扩散,进而感染当地的健康松树;据统计我国将近80%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情发生都是由于疫木及其松木制品流入造成。

自1982年我国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扩散趋势愈发明显,早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内陆地区蔓延;如今已经扩散至18个省(区、市)、672个县级行政区 ,并且仍有继续扩散的风险,尤其是在交通便利、木材流通频繁的地区,疫情的扩散速度更快 。


03 防御策略:多管齐下,防患未然

面对松材线虫病的严峻威胁,采取全面有效防御策略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从检疫封锁、监测预警和营造健康森林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

检疫封锁:把好疫情输入关

检疫封锁是防止松材线虫病远距离传播的关键防线。

国内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十分严格,疫区的松木严禁调运 ,必须就地进行粉碎、削片或者烧毁处理 。

对于国际贸易,我国也制定了严格的检疫标准。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松材线虫发生国家松木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

海关会对来自松材线虫病发生国家的松木及其制品进行重点查验,2021年12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进口松材线虫发生国家松木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 ,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要求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的松木,必须从指定口岸进境。

在进境时海关会仔细审核植物检疫证书,对原木按照每批总数比例的0.5%-5.0%随机抽查(但抽查的原木数不得少于20根),对木制品、木托盘或木质包装全面检查外表,若发现有蓝变、天牛羽化孔、幼虫蛀道等可疑症状,会进一步取样送实验室检测,若检出松材线虫或天牛等活的林木有害生物,该批松木将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

监测预警:早发现,早治理

监测工作是松材线虫病防控的“前哨”,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早期迹象,为后续的治理工作争取宝贵时间,传统的人工踏查方式,虽然能够直接观察松树的生长状况,但效率较低,且在山区陡坡、林地茂密等复杂地形中,难以全面覆盖,如今随着科技发展,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在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监测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森林影像,解决了实地踏勘难、人员投入大的问题,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按照预定航线对松林进行巡查,通过分析影像中松树的颜色、纹理等特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技术参数

而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技术则更进一步,它能够记录目标多波段光谱反射特性,获取地物目标丰富的光谱信息,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其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借助特定的光谱反演算法,就可以实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的大面积、高精度调查,在青岛市崂山区的监测工作中,通过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技术,综合提取精度可达90%,平均位置偏移误差不超过5米 。

卫星遥感则突破了地理区域的限制,能够对大范围的森林进行高频动态监测,虽然卫星遥感分辨率相对较低,单株小规模疫情不容易发现,但它可以宏观掌握森林的整体状况,及时发现疫情的扩散趋势;将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人工踏查相结合,形成“天空地” 一体化监测体系,能大大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04 营造健康森林:增强自身抵抗力

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能够有效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风险;优化林分结构是营造健康森林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营造混交林,增加森林中树种的多样性,可以打破松材线虫病单一寄主的格局,减少病害的传播,在一些地区,将松树与阔叶树如樟树、楠木等进行混交种植,以此提高森林的景观价值,也增强森林生态稳定性。

受松材线虫病影响-松树死亡过程

种植抗性树种也是提高森林抵抗力的有效手段,目前科研正在积极筛选和培育抗松材线虫病的树种,完全免疫的树种尚未发现,火炬松、湿地松等对松材线虫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逐步替代易感病的树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森林的易感性,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及时清除森林中的病死树和枯立木,保持森林的通风透光,也有助于减少松材线虫病的滋生和传播。

05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不仅是林业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23年8月硕龙林业针对外来物种进行了标本处理

在23年8月硕龙林业针对外来物种进行了标本处理,外来物种标本处理与松线虫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

  • 监测与早期发现:对松科植物等标本细致检查,可早期发现松线虫,及时掌握其分布,为防控争取时间,防止扩散。

  • 分类鉴定与研究:制作受侵害松树标本,利于松线虫分类鉴定,分析其形态特征,追踪种群动态,了解与寄主关系,为防治提供依据。

  • 风险评估:分析受侵害标本,了解松线虫繁殖、传播及致病力,评估其对本地松林生态的破坏,预测扩散,制定防控措施。

  • 科普教育:展示带松线虫的标本,直观呈现其形态与危害,提高公众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公众配合防控。

  • 检疫与防控:标本处理分析是植物检疫检测松线虫的重要手段,能发现其是否存在,分析来源和传播途径,制定检疫和防控方案,保护松林资源。

公众也应增强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不私自采伐、运输、使用松木及其制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同时积极参与到爱绿护绿行动中,共同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守护绿色家园,让森林重焕生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 二维码